- 朱传好;郭蕾;罗肖;魏利平;路伟;
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侵袭性肺真菌病(IPFD)的临床特点、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6例经肺部真菌检测确诊的SAP合并IPF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1∶3比例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同期收治的78例无真菌感染的SAP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SAP患者继发IPFD的临床特点、真菌分布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P患者继发IPFD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预测指标对SAP继发IPFD的预测价值。结果 26例SAP患者继发IPFD多发生于SAP病程3~4周(73.1%),多为院内感染(占81.4%),临床以咳嗽、咳痰(92.31%)、低氧血症(PaO_2/FiO_2≤200 mmHg:73.08%)及影像学新发浸润影(96.15%)为主要表现,血清学检查显示G试验阳性率为69.2%,GM试验阳性率为42.3%;共培养分离真菌26株,以白念珠菌(46.15%)及曲霉菌(23.08%)为主要病原体。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合并糖尿病(OR=10.576)、低蛋白血症(OR=8.060)、坏死型SAP(OR=20.527)、入院时APACHEⅡ评分> 15分(OR=5.215)、ICU入住时间长(OR=1.150)、侵入性操作史(OR=5.746)、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OR=9.876)、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长(OR=1.237)是SAP继发IPF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SAP分型、入院时APACHEⅡ评分、ICU入住时间、侵入性操作史、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联合预测SAP继发IPF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预测评估SAP继发IPFD的AUC=0.947,95%CI为0.906~0.987,灵敏度为0.923,特异度为0.846,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SAP继发IPFD以白念珠菌和曲霉菌为主。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坏死型SAP、APACHEⅡ评分>15分、ICU入住时间延长、侵入性操作史、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是SAP继发IPFD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5年07期 v.30 747-752+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张嘉丽;张梦瑶;郭庆红;
目的 探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数据来自2005~201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库。纳入11 273名成人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同时具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肠道健康问卷(BHQ)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层分析和限制性三次样条图(RCS)来探讨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在经过多个协变量调整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4组(OR=0.49,95%CI:0.31, 0.80)出现慢性便秘的风险下降,上述发现通过1∶1 PSM后的分析得到证实。亚组分析结果表明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与慢性便秘之间的相关性在贫困收入比≥2的人群、曾经吸烟的人群、墨西哥裔美国人及非西班牙裔白人中更为显著。RCS曲线显示,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与慢性便秘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关系(P-non-linear>0.05)。结论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越大的个体患慢性便秘的风险越低,这一发现为慢性便秘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07期 v.30 753-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刘曼;王启之;李大鹏;
目的 探讨术前完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检查对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2023年3月期间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的247例患者,收集并回顾性的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有无完善MRCP检查分为MRCP组和非MRCP组,分析MRCP检查的有效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结果 ERCP共诊断胆总管结石127例,阴性34例,M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32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知MRCP检查对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率为93.79%(151/161)、灵敏度为98.41%(124/126)、特异度为77.14%(27/35)和阳性预测值为93.94%(124/132);MRCP组取石成功120例,成功率90.91%(120/132),非MRCP组取石成功81例,成功率70.43%(81/11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则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与非MRCP组比较,MRCP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Z值为-11.133,P值<0.001;术后住院时间Z值为-2.165,P值=0.03,此两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检查对诊断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提供可靠的术前参考依据。
2025年07期 v.30 76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林彩频;钟映雯;郭苇;钟倩怡;陈非;吴胜菊;
目的 研究基于“辨证施治”理论麻子仁丸方加减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9月本院收治的92例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辨证施治”理论麻子仁丸方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肠功能指数评分(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总体满意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 PAC-QOL)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白蛋白(Albumin, ALB)、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 LYM)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73.91%(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总体满意程度评分均更低(P<0.05);研究组VA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生理、社会心理、担忧焦虑、满意度评分均更低(P<0.05);研究组CRP水平更低,研究组ALB、LYM水平更高(P<0.05)。结论 根据个人体质的差异及病因,基于“辨证施治”理论麻子仁丸方加减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疗效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025年07期 v.30 770-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许明涛;马振增;柯希权;顾林;赵睿;邓敏;王启之;刘茹;胡向江;汪强武;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R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钙离子比值(RDW/Ca~(2+))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度组(MAP组)和中重度/重度组(MSAP/SAP组),将两组间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纳入Log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MSAP/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操作曲线(ROC曲线)绘制,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来判断其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1)MSAP/SAP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LR、RDW/Ca~(2+)较MAP显著增高,淋巴细胞计数、钙离子、白蛋白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LR(OR:1.104,95%CI:1.021~1.194)、RDW/Ca~(2+)(OR:4.683,95%CI:1.722~12.738)是MSAP/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RLR、RDW/Ca~(2+)预测MSAP/S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854,RLR联合RDW/Ca~(2+)预测MSAP/SAP的曲线下面积0.901。结论 RLR、RDW/Ca~(2+)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07期 v.30 773-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包依夏姆·阿巴拜克力;张洁;唐莉;孙晓凤;鲁晓擘;
目的 比较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95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TAF组50例,TDF组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检验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和4周的肝肾生化指标,以及随访12周和48周内两组患者的接受肝移植或病死率、肝衰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基础临床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周以内,两组患者的ALT,AST,总胆红素和MELD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2周和48周期间,两组患者在肝移植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肝衰竭相关并发症(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TDF组患者的肌酐明显升高,eGFR明显下降。在治疗第4周后,TDF患者的肌酐显著高于TAF组患者(P<0.05),eGFR显著低于TAF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其他严重的肾脏相关不良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TAF和TDF在改善HBV-ACLF患者短期和长期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二者的安全性相当,但TAF对肾功能的保护更具优势。
2025年07期 v.30 778-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董致远;孙海兵;石振旺;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在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选取2022年1月-2025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组,根据胃肠镜检查结果分非腺瘤性息肉组87例(A组)和腺瘤性息肉组113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及AFP、CEA、CA125、CA199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FP、CEA、CA125、CA199对腺瘤性息肉的诊断价值。结果 B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占比均高于A组,B组年龄高于A组(P<0.05);B组AFP、CEA、CA125、CA199均高于A组(P<0.05);上述指标合并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以及年龄均是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FP、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诊断腺瘤性息肉的曲线下面积为0.955,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81.6%。结论 AFP、CEA、CA125、CA199在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水平更高,且均是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四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对腺瘤性息肉的诊断效能。
2025年07期 v.30 78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赵丙晖;江泽;姜国胜;
目的 分析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应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OOC患者90例,按照是否行STARR治疗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便秘评分[克利夫兰便秘评分(CCS)、Longo′s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系统(Longo ODS)、视觉模拟量表(VA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6~18个月研究组(91.11%)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4.44%)(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第0~12个月、第13~15个月、第16~18个月CCS、Longo O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术后比较,研究组术后第16~18个月CCS、Longo ODS评分降低(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第0~12个月、第13~15个月、第16~18个月手术效果总满意率均较高(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第0~12个月、第13~15个月、第16~18个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OOC患者应用STARR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持续稳定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7期 v.30 785-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